栏目导航
党建工作工会园地青年工作精神文明学习十九大两学一做
参观韶山、井岗山感想(李宝林)
作者:李宝林 来源:项目工程管理处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7日 点击数:

  10月19日,我们一行30人踏上了韶山、井岗山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的行程。10月20日,我们首先参观了刘少奇的故居,老远就能看到由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横匾高高的悬挂在大门上,格外醒目。这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家四合院,其结构自然、洁净朴素,显现了刘少奇当年的朴实无华。站在故居环顾四周,这里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给人一种新生的灵感。“背靠山,前碧水,风水佳”,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刘少奇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非凡篇章的伟人,是一位我们无限敬仰的革命前辈之一。

  接着我们参观了毛主席铜像广场,铜像广场寄托着韶山人民对伟人的思念,同时也寄托着全国人民对伟人的思念。铜像重3.7吨,高6米,基底高4.1米,通高10.1米,暗喻共和国诞生日。褐红色大理石的基座上,题写“毛泽东同志”五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毛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握文稿,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伟大风采。我们一行30人,排成2列,缓缓向毛主席铜像绕行一圈,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以示对他老人家的怀念和敬仰。

  然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1839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的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毛泽东在此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5年投身革命后仅五次返回韶山,但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1921年初回乡,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带领全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2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播种革命火种,建立中共韶山支部,从此韶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一路回望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等,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普通而陈旧的家俱,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屋前荷花塘绿水滢滢,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青山、绿水把这座普通的农舍点缀的生意盎然。毛主席正是在这里长大并树立投身革命的信念的。此行亲自感受、见证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环境,使我们更系统、深刻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峻背景和革命的艰难历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自己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加深了对伟人毛泽东的无比敬仰。

  10月22日,通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下午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感受到了无数革命先辈为革命胜利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的革命精神,在众多革命烈士的陵前,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这庄严肃穆的地方,我们都变得肃然起敬,宣读起誓词也分外认真,面对革命先烈,我们的誓词变得如此的掷地有声。

  通过这次党日活动参观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了解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他们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回想起走过的这一程,人的灵魂仿佛被伟人的思想洗涤过一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井风山精神,征程再立新功,为我们太原一建集团的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而努力工作。

  


收藏】【打印文章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