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沉管控制
桩机设备进场后,进行安装调试并验收合格,油缸压力表应在标定使用期内使用,现场应配备备用压力表,移机至桩位处就位并调平。成品钢桩尖就位在桩位上,钢套管桩管放入桩靴就位,并点焊固定,桩管与桩靴缝隙处可用稻草堵塞,防止沉管过程泥水进入桩管。接着桩管对中和垂直度调整,桩身垂直度应控制在1%以内,需采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双向垂直观测控制桩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开始沉管。沉管完成后,应用探灯检查桩管底部有无进泥进水或桩尖被土吞没现象,如有则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沉管时,以试打桩确定的压桩施工控制标准作为终压控制的主要依据,满足压桩控制标准后,即可停止压管。
4.4灌注混凝土和拔管
沉管达到终压控制标准后,应及时吊装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灌注和拔管。避免停顿时间过长因桩管四周土体回缩固结导致拔管困难。
钢筋笼应批量制作,预先验收。可制作几种标准长度的钢筋笼待配用。根据桩套管实际入土深度计算钢筋笼长度,及时吊装钢筋笼。当钢筋笼长度小于24m时,宜通长制作,大于24m时,也可以分节吊装并在桩套管顶口焊接接长。吊装时焊接接头宜设在桩身下半段。
混凝土采用分次灌注方法。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控制在120㎜±20㎜.一般第一次应灌至桩底部标高以上2~3m(约1m3混凝土),然后振动桩管约2min,使底部混凝土密实。接着再灌注混凝土至桩顶标高。应先振动5~10秒才能开始拔管,边振边拔,每拔0.5~1m停拔振动5~10秒,并向下反插深度为300㎜~500㎜,如此反复直至桩管全部拔出。拔管速度要均匀,一般限以1.2~1.5m/min为宜。
灌注混凝土面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本工程设计混凝土充盈系数为1.15.
5桩基工程检测
本工程设计193根桩,因设计增补等原因实际累计施工196根桩,桩管入土深度约在36~47m之间,有效桩长在26~38m之间。
灌注桩施工完毕后,应按规范对基桩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抗拔承载力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要求分别进行检测,检测桩数量均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身质量采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小于总桩数30%且不少于20根。
本工程基桩质量检测情况如下: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关于检测数量的要求在抗压和抗拔桩中各选取3根桩分别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6000kN和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600kN进行静载抗压、抗拔检测试验。同时因本工程基桩总数量不多,应建设单位的要求,对所有基桩均进行低应变检测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抗压、抗拔承载力均满足设计和检测规范要求,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为I类桩189根占96.4%、II类桩7根占3.6%,未出现III类桩。检测结论本工程基桩质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