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整合与变数、新鲜与异动的世界,更是一个创造力空前活跃的世界。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等等,莫不是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决定创造力的高低。只有源源不断迸发深远、独特、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并形成独特的创造力,为发展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贡献智慧,国家和个人才能在奔流不息的世界创新大潮中一往无前。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燃烧创新的激情,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创造性思维的庐山真面目和缺失之痛 既然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国家强大的核心动力,那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我国目前创造性思维缺之主痛何在? (一)创造性思维的庐山真面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观点、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思维习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都可以视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创造性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飞跃性、整体性、新颖性等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的缺失之痛 当前,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生产、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大范围缺失,从而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1.国家发展受阻。人类历史的进程证明,科技创新始终是引领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动力,但由于科技基础、教育体制、科研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石的科技创新上,长期重模仿、轻原创,重引进、轻创造,导致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 2.企业发展乏力。“中国制造”的产品,量大而利薄,根源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弱。中国制造业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企业缺少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企业缺乏创造性思维,技术创新能力差,这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 3.个人发展受伤。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遵守纪律,轻视个性发展;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忽视思维的发散性;在社会环境上,又普遍存在着“随大流安全”、“出头的椽子先烂”等不良文化氛围,造成了个人在发展上缺乏独立性、判断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匮乏,这成为个人发展的“硬伤”。 二、创造性思维:突破与创新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科技发明、技术革新还是社会制度变革,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一) 丰富人类文明成果的源泉 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新颖性等特征,决定了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时,人们会不断尝试前人没有采用过的思维方法、思考角度,独创性地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途径,来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而这种向未知领域的进军,不断扩大着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各种技术革新、科技发明和艺术创作,实质上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这些成果反过来又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人类文明宝库。 (二)破解社会发展困境的密钥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与突破困难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每一次在困境中的突围,都代表着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开路先锋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人们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于现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一切未知的阻碍和束缚,总是以极大的勇气和发散的思维方式,摆脱纷繁表象的困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实践活动开辟出新的道路。若没有创造性思维,人类躺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坐享其成,或在困境面前裹足不前,那么,社会发展终将会成为一潭死水。 (三)创新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依靠科技创新,借助于技术发明的应用,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事实证明,依赖于自然资源消耗所谋求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枯竭等陷阱。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大势所趋。创新型发展道路,彰显出创造性思维越发重要的意义,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不断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中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与对决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核变的路径选择 面对创造性缺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普遍制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塑造,掌握激发创造性思维核变的路径。 (一)独辟蹊径,逆向求异 方法解读: 独辟蹊径的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常常决定了我们在问题解决与现象分析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程度的高低,而逆向思维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旨在于思维角度的不同以及考虑问题的方向的变化。对任何问题、现象,我们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环境等方面去想一想,往往就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举例说明: 例一: 据《重庆晚报》 分析点评: 传统意义上,重庆是一个内陆城市,偏居西南,又不靠海,一般都认为这是重庆发展的一个弱势。但是现在由于渝—新—欧铁路的全线贯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重庆的地理优势反而比上海、深圳优越了,成为货物直通欧洲的枢纽和前沿阵地。这就是一种求异思维引发的突破性规划。这个规划,就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应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因为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例二: 在旧社会,有一个人为了安葬妻子,借了放高利贷者的钱,无法还上。放高利贷者趁火打劫,见这个人有一个美丽的女儿,想纳她为妾,便想出了一个鬼主意,假惺惺地对借债人说,“我知道你没有钱还债,我这里有一个布袋,里面放上一粒黑石子和一粒白石子,让你的女儿来摸。如果摸到白石子,那么借债就不要了。如果摸到黑石子,就让你女儿抵债。”借债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答应。谁知,放高利贷者从地上捡的是两粒黑石子,并偷偷地放入布袋中。借债人的女儿眼尖,一眼就看到放高利贷者把两粒黑石子放入袋中。女孩想,如果戳穿放高利贷者的把戏吧,无钱还债;违心去摸吧,是黑石子,又不愿意去做妾。怎么办呢?她把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移到布袋之外,看看地上一些黑石子,灵机一动,对那人说,“你说话可得算数,我若摸出白石子,这笔账可得一笔勾销。”放高利贷者连声说是,心想,你摸吧,反正也摸不出白石子。结果,女孩往布袋一摸,显然摸出的是一粒黑石子,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时女孩脚下一滑,站立不稳,手中摸的黑石子;也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地上满是黑白石子,也区分不出哪一粒是刚才摸出来的了。女孩对放高利贷者说:“刚才我摸出的石子,现在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你不是把一黑一白两粒石子放进布袋里了吗,如果现在袋里剩下的是一粒黑石子,那么刚才我摸出来的就是一粒白石子了。”放高利贷者无言以对,只好让这笔高利贷一笔勾销。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中的女孩很聪明,而在其聪慧的背后,则正是逆向求异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女孩急中生智,采用排他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黑白石子的问题,也转变了自己的命运。急中生智,体现了逆向求异思维的灵感与顿悟,而这种灵感与顿悟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过程与关键环节。 (二)跳出定势,突破固着 方法解读: 在问题解决和现象分析中,有两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会起到阻碍的作用,这就是定势思维和功能固着。所谓定势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了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这主要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念态度的影响下导致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所谓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对解决新问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一个人看到一种惯常的功用或联系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且如果初次看到的功用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跳出知识经验和旧有观念所导致的思维定势,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举例说明: 例一: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一个测试——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个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者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问一个三口之家这个同样的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问题的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 分析点评: 这个测试,能准确地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处在定势思维中,还是敢于跳出定势思维、突破固着。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因此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例二: 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拿出一支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要求学生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全体学生思考了很久,无人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趣味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须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这个问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大家之所以没能想出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因是他们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把火柴盒看作是装火柴用的,而没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固定蜡烛。 分析点评: 功能固着现象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随机应变,多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要善于运用问题现场所提供的条件和物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有关的信息向各个方向、各个方面扩散,以此引出更多的信息,以多种设想,找出多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力争每个方案都切实可行。要丰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因为解决问题是以知识和实际经验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周围事物的通常用途特别熟悉,而且对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付自如。 (三)集思广益,头脑风暴 方法解读: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常常受环境的刺激或者他人点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问题解决和现象分析中,我们应该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碰撞出创造性思想和观念的火花。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从而使问题得到创造性地有效解决。 例三: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位工程师苦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十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昂贵,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解决。 分析点评: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创造性思维激发策略。但是这种策略要发挥作用,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第二,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棒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第三,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第四,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如果上例中的电信公司经理不强调这四个原则的话,那么很难说除掉电线上积雪问题会得到广泛探讨和有效解决。 (四)大胆想象,巧妙嫁接 方法解读: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创造性想象术,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常常突破领域的限制,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观念、技术等要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并通过中介要素使一些看似没有关系的要素和问题产生积极的联系,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 有三个人参加应聘,在几百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三个最后参加复试的对手。面试的考官对他们三人说:“我这里有一批梳子还没有出售,现在我给你们两个礼拜的时间去推销它们,当然推销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们必须把梳子推销给和尚!”三人于是都拿着梳子样品开始了推销。第一人来到一家寺院,还没有向寺中和尚说明来意,就被和尚赶了出来。第二人在一家寺院中刚刚向住持说明情况,就被住持吆喝人乱棍赶了出来,鼻青脸肿的他在山下遇到: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正在用手挠着痒痒不止的光头,他见了灵机一动,劝小和尚买他一把梳子挠痒痒,小和尚试过之后感觉很好,就高兴地买下了。第三人呢,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家名气较大又处在深山高峰之上的寺院。他来到寺院,向住持说:“你这里即使在高山上也是香火旺盛,但也因为你处在高山上,所以风大,许多香客到来时必然被风吹乱了头发。我这里有一些质地样式都好的木梳子,住持你可以试着买一些,把他们放在寺院门口出售。”住持当下心动,买了一百把梳子。一周后,这人再次来到寺院询问梳子卖得如何。住持回答卖得很好,于是这人再次向住持提出,他精心挑选了一些造型适合的梳子,准备刻上寺院的名字和大师的法号,用来赠送香客,甚至还可以定期举行针对诚心香客的颁梳仪式。住持听后大呼高明,当即订了一千把梳子,还签下以后的合约。 分析点评: 把梳子卖给和尚,看起来很荒诞,因为和尚没有头发,怎么会用梳子呢?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创造性联想和想象的话,就不难发现,虽然梳子对于和尚梳理头发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与来拜佛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发散型思维方法,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他领域,实现了各学科和领域的交叉,甚至实现了学科横断或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地创造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结语:创造性思维,重在发散,重在求异,重在不循规蹈矩。为了解决问题、力求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何不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多一点“浮想联翩”,多一点“匪夷所思”呢? (转载《党课参考》2011年第二期) 党委办公室 |